名词解释
中线地量法则,是指通过观察股票在一段时间内的成交量与价格变化关系,来判断市场趋势和股票价格走势的一种方法。其中,“中线”通常指的是中期投资时间跨度,“地量”则指的是成交量相对较小的情况。
中线地量法则的原理
量能与价格关系:
中线地量法则认为,在股票价格上涨时,成交量应随之增加;在股票价格下跌时,成交量应随之减少。这种关系反映了市场交易活跃程度与价格走势的内在联系。
中线地量法则的应用
判断市场趋势:
1. 同步涨跌:当成交量与价格同步上涨时,表示市场处于上升趋势;当成交量与价格同步下跌时,表示市场处于下降趋势。
2. 背离反转:当成交量与价格背离时,即成交量增加而价格下跌,或成交量减少而价格上涨,表示股票价格可能发生反转。
3. 拐点判断:观察成交量的峰值可以判断市场的拐点,当成交量达到峰值时,表示市场即将出现转折点。
具体选股策略:
1. 个股选择:选择均线稳定向上、大盘下跌时抗跌的个股。
2. OBV指标:OBV(累积能量线)稳定向上不断创出新高,表明股价上涨动力充足。
3. 地量介入:在大盘见底时,个股出现地量(换手率不足1%),且连续多日窄幅震荡,可在地量出现当日收盘前10分钟逢低介入。
4. 获利出局:短线以5%-10%为获利出局点,中线以50%为出货点。
中线地量法则的局限性
尽管中线地量法则在股票投资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:
1. 成交量受多种因素影响:成交量的变化不仅与价格有关,还受市场情绪、基本面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。
2. 不能完全预测市场:中线地量法则只能提供一种参考,不能完全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。
总结
中线地量法则是一种简单易懂且实用的技术分析方法,通过观察成交量与价格的关系,可以预测市场的趋势、股票价格的反转和市场拐点。然而,投资者在使用时需谨慎判断,综合考虑其他因素,以提高预测准确度和投资成功率。